设置

关灯

第4集《唯识三十颂直解》(第4/47页)

,要观心。当然你观心的过程当中,我们从两个层次:

你一开始去观察到善念跟恶念,这个已经很难得了。你能够从观心当中,哦,生命是由心识所变现的,不是上帝创造的。所以怎么办呢?我要起善念,造了善业,我尽量降低我恶念的势力。这样子能够使令我们增上生,得到下一辈快乐的果报。这是第一层的观心法门。

其次再观进去,就观察到我们那个无我无我所的清净心了,这个是决定生。因为增上生,快乐果报结束了以后还会堕落的。所以这个地方法达法师说,“谁知火宅内,原是法中王”。这句话很重要,我们能够知道“妄想无性”,这一念心识当中的烦恼都是如梦如幻,它的本质是清净的。这个是说明我们的十法界是由一念心识的迷悟而安立的。

这个地方是略辨唯识相,就是从心识当中而开展出这一切的染净的缘起,这是一个大纲。我们再看第二段。

丙二、广辨唯识相(分二:丁一、广明三能变相。丁二、广明所变唯识。)

以下对于万法唯识的这些差别相貌更详细地说明。我们看科表,广辨唯识相分二。初、广明三能变相;二、广明所变唯识。这当中分两科:第一个是说明三种能变的相貌;第二个再说明所变的相貌。前面是一个略辨,这个是广辨,把能变现的心识,把这些所变现的这些染净的因果,就广泛地加以说明。

丁一、广明三能变相(分四:戊一、释初能变相。戊二、释第二能变相。戊三、释第三能变相。戊四、结示。今初。)

先看初。初中就是三能变相分成四科:一、解释初能变相。二、释第二能变相。三、释第三能变相,四、结示。今初。先看第一小科,初能变相,就是这个“彼依识所变”。在一切法是由识变现,最初变现的是阿赖耶第八识所变现,不带名言的这些相貌,这是第八识所变现的。首先我们先介绍第八识的相貌,能变现的相貌。

戊一、释初能变相

问言:且初能变,其相云何?

这是一个问,最初的能变相,它的相貌怎么样呢?我们看颂文。

颂曰:初阿赖耶识,异熟一切种,不可知执受,处了常与触。作意受想思,相应唯捨受,是无覆无记。触等亦如是,恒转如瀑流,阿罗汉位捨。

这个地方把在有漏的凡夫位的第八识,乃至于到无漏的圣人的第八识,它的一个相貌——染污的相貌、清净的相貌,把它表达出来。我们看蕅益大师的注解。

此以十二门,释初能变识之相也。

他是根据《成唯识论》。《成唯识论》解释这一段把它分成十二门,不过《成唯识论》讲得是广泛,蕅祖讲的略。这个十二门,我们先解释前面的三门,这三门是有关系。“初阿赖耶识”,这阿赖耶识叫自相门,这个异熟是果相门,一切种是因相门。所以合起来就“初阿赖耶识,异熟一切种”,这个就是三门:自相门、果相门、因相门。自相门是一个总说,这个总说开出来有两类:一个是果相,一个是因相。不管果相、因相,都是从阿赖耶的自相里面开展出来的,所以自相是总,果相、因相是约别义来安立的。好,我们看蕅祖的注解。

一、名阿赖耶识者——此云藏识,具有能藏、所藏、执藏义故,即约当体自相言也。

这个阿赖耶识,“阿赖耶”是一个印度话,翻成中文叫藏,阿赖耶的意思是藏,就是藏识。为什么叫藏呢?因为它有三种功能:第一个能藏,第二个所藏,第三个执藏或者讲我爱执藏。所以它是当体自相,约着当体的自相来安立阿赖耶的。

关于这一点我们看这个附表,《观心法要》的附表。附表第三,说明第八识的三相差别。三相差别的第一个是说明自相,就是“初阿赖耶识”,阿赖耶。这当中自相有一个总说,再别示。先看总说,解释这个自相义。

附表三、第八识之三相差别

一、自相——所谓“自相”者,自之体相也,此识以所谓“阿赖耶”为自之体相。“阿赖耶”梵语,此云“藏”,有“能藏”、“所藏”、“执藏”三义。

我们加以解释。什么叫自相呢?这个自相就是第八识的自之体相,这个“自”就是简别不是他。我们再往下看,“此识以所谓阿赖耶识为自之体相。”就是说第八识很多的相貌,但是最能够代表它的相貌的是阿赖耶,就是藏。这当中《成唯识论》讲出一个道理,说这第八识有很多相貌,那是为什么以阿赖耶当作它的自相呢?因为阿赖耶

深夜慢读:csw888.com 丝袜小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