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三十二章:折中方案(第1/2页)

根据送信的将校描述,为了拦截粘罕,姚平仲于粘罕军北归的必经之路上布守阵,于大阵前、左、右三面挖壕沟,布拒马,拒马后以强弓硬弩守之。



六千骑兵置于阵后,以便随时支援两翼。



粘罕两万铁骑到了之后,先以拐子马(宋人对侧翼骑兵的称呼,多为弓骑兵。)于宋军两翼试探。



发现无法撼动之后。



粘罕的军中数千重甲骑兵纷纷下马,前排手持长刀大斧,后排手持锹搞,汹涌而进,冒着宋军的强弩攒射,填平宋军匆匆挖的壕沟,扒开了宋军拒马。



姚平仲派精锐步兵反击,都被金军步战重甲击溃。



又派己方骑兵前去救援,又被金军骑兵冲散!



不到一个时辰,金军下马的重甲骑兵就在宋军大阵正面扒开一条近百米款的口子。



之后,一千多人马具甲的铁浮图就从口子中涌入,将阵内以弓弩兵为主的宋军主力撞散!



随后更多的人披甲,马不披甲的骑兵,手持长枪大棒,涌入了宋阵。



宋军随即大溃!



亏得姚古亲率万余骑兵及时赶到,手中军队已经大部分“撒”出去的粘罕这才顾不上追杀姚平仲溃散的部队,直接向北撤退而去。



姚平仲收拾残军,重新集结后一番清点,伤亡到不算大,又收拢起来了三万五千多人。



不过这支军队的军心士气已经被彻底摧毁了。



对于前线的失败,赵桓并不奇怪。



赵桓立即召集议政会议,会议上主和的和主战的又吵成了一团。



主和的首相吴敏,耿南仲等人认为金军难以战胜,不应继续在河东进行军事挑衅。



主战的徐处仁,许瀚等人则认为太原得失事关天下安危,必须组织更强大的兵力对太原进行救援。



一场会议下来,双方也没有吵出个名堂。



最后徐处仁提出请枢密使李纲回京参与讨论。



赵桓同意了徐处仁的请求,之后他提出了一些自己的看法。



他认为,我方应先在隆德府站稳脚跟,可命姚古驻扎隆德城,支撑姚平仲收复威胜军(山西沁县),再派遣文官经营隆德府身后的泽州(晋城地区)以隆德府,泽州,再加上朝廷,以及河北的怀州,卫州,相州,磁州的支持,在隆德府河威胜军维持姚氏父子所率领的十万大军,在威胜军(沁县),武乡军(武乡县)修建军寨堡垒,以巩固目前取得的成果。



对皇帝的这个意见,无论是主战,还是主和,都表示赞同。



赵桓又趁热打铁提出,派太常博士李若水出任泽州知州,用李邈为隆德知府,理两地民事。



这段时间,赵桓一直在收集那些在历史上留下名声的官员情况,记录在自己的小本本上,以便随时启用。



说起李若水,只要看过说岳全传的人肯定都知道这位在金营中大骂金人不屈被残害的大宋使者,他是最早被赵桓记在小本本上的。



李邈知道的人就比较少了,此人靖康年间被启用,带兵勤王,金军第二次南下时,被任命为真定知府,在少兵少粮的情况下坚守真定40天,破被俘。



赵桓派这两人去山西,两人的能力还在其次,主要看中他们坚韧刚强的性格。



隆德,泽州两地十分重要,赵桓就怕所托非人,像原本历史上一样,金军一来,就弃城逃跑。



两人带着圣旨上任之前,赵桓亲自接见两人,叮嘱两人上任之后,一定要修缮城防,训练民兵,做好坚守的打算,另一方面也要安抚百姓尽量筹集钱粮,供养姚古,姚仲平大军。



第三天,李纲连夜从滑州(今河北滑县,宋朝时黄河就在浚县河滑县之间)赶回开封。



议政会议又吵成了一团。

深夜慢读:csw888.com 丝袜小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