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三十二章:折中方案(第2/2页)

p>

李纲坚决认为应该尽快组织大军,对太原进行救援。



李纲甚至提出了具体方略。



他认为应该让姚古率领大军从隆德府北上,仲师中帅军从井陉直插太原,再让太原知府张孝纯之子张灏(张灏本是西军将领,太原被围后,朝廷就将此人调至汾州任知州,就地组织大军。)率军从汾州北上,这样,十多万大军从西南,南,东三个方向夹击太原城下金军,岂有不胜之理?



对于李纲的这个建议,赵桓不置可否。



这不就是原本历史上,宋朝第二次救援太原的套路吗?



分进合击,结果又被金军各个击破。



前面说过,分进合击其实是无奈之举,宋军不是不想合兵一路,但一个方向上调集的粮草,只够供应几万大军,几路大军合兵一路,粮草就不够吃。



由此就体现出精兵的重要性。



对于这个方案,赵桓当然不同意。



否决了李纲的方案后,赵桓提出了自己的方案。



他提出,兵贵精不贵多,提议调折可求部屯住距离太远最近的汾州(今汾阳市),代替张灏出任知汾州,张灏归其调度。



调折彦质镇守灵石县的南北关,守护南边的汾河平原。



调种师中镇守平定军(今山西阳泉市,井陉山西一端)兼任平定军知军。



任刘韐为河东宣抚副使,从李纲手中抽调两万精锐,再调河北名将王渊归其指挥,坐镇辽州(左权县),协调指挥河东各军。



李纲率领剩余大军度过黄河,推进到磁州,作为后援。



这几路大军进入防区后,先修缮城池,就地征调粮草,等到准备充足后,折可求出汾州,姚平仲出威胜军,王渊出辽州,种师中出平定军。



四路大军,每路两三万精锐,不求有功,但求无过,步步为营,每日前进十五里,十五里结一硬寨……每日行军,先锋军先去前边结寨,寨好,中军才移营向前……



如此结硬寨,打呆仗,步步为营,推进到太远城下,直接以连营将金军推走,自然能解救太原。



赵桓敢抛出这种笨办法,也是汾州,威盛军,辽州,平定军这四个地方距离太原都不愿,直线距离都在百公里左右,就算一天爬个十五里,半个月也就到了,而且四个乌龟一起爬,不那么害怕金军围困断量道。



对于皇帝的这个方案,无论是主战派还是主和派,都不甚满意。





深夜慢读:csw888.com 丝袜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