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十六卷《唯识三十颂直解》(第7/9页)

力。

六、现前地。断粗相现行障。证无染净真如。

什么叫现前呢?“染净平等,妙慧现前。”这个染净平等就是断了粗相的现行障,证得无染境真如。前面的这个品类无别是就果报,生死的果报相貌是扰动的,涅槃的果报相貌是寂静安乐的。这个是约因地,这个粗相的现行就是说,这个贪瞋痴是一个杂染的相貌,这个戒定慧是一个清净的相貌。在六地之前,对于贪瞋痴跟戒定慧的这样的一个分别还是存在。但是六地这个现前地,染净平等,妙慧现前,它对于这个杂染的贪瞋痴,对于清净的戒定慧的对立相消灭掉了,无染净真如。

七、远行地。断细相现行障。证法无别真如。

什么叫远行呢?“有功用行,住最边远。”就是它在有功用当中的最后一个阶段,住最边远。断了细相现行障,证得法无分别真如。这个细相,就是前面的贪瞋痴的杂染相跟戒定慧的清净相,只是看到更微细了。这个六、七地的菩萨是证得不垢不净,就是贪瞋痴的污垢、戒定慧的清净的对立相消灭了。这个证得不垢不净的菩萨是一个什么样的相貌?就是如果有一类的众生,你要现出贪瞋痴才能够度化他,这个六、七地的菩萨,他能够跨越对于贪瞋痴的这样的一个执取,能够现出贪瞋痴的相貌来度化他,依止这个贪瞋痴为方便,来使令这个人在佛法当中栽培善根,慢慢、慢慢地成就这个出世的善法,乃至出家成就圣道。

所以说这个六、七地的菩萨,他在之前有些事不敢做,他现在敢做了。当然他的敢做不是因为冲动,而是他的智慧增长,他已经跨越这样一种执着的障碍,当然他的所知障跨越一步,他所度化、摄受的众生就更加的普徧,更加的广大,他的内心的功能就发挥更大。这个是证得诸法的不垢不净。

八、不动地。断无相中作加行障。证不增减真如。

什么叫不动呢?“妙智相续,心不扰动。”这个是什么相貌呢?断无相中作加行障,证得不增减真如。这个无相指的是空性。这个在八地之前的菩萨都是有功用行,有功用的菩萨在修我空观、法空观的时候,他还有入观跟出观的差别。就是他这一天在佛堂当中入空观的时候,他那个法宝现前,跟空的相应,这个量是非常的广大,但是他从空性出来的时候,在有为的事相分别的时候,他空观的智慧会退失一部份。就是他对于空的抉择有增有减,入观的时候名之为增,出观的时候名之为减。

这个无功用的不动地的菩萨,他从此没有这样的差别。这八地菩萨没有说你这个人怎么不做早晚课,八地菩萨没有所谓早晚课,他每一个动作都是早晚课。“巧把尘劳为佛事”,他去这个菜市场里面走来走去就是在做早晚课。就是在他的心中已经没有所谓的增减的差别,他的心永远是增加的,不管他做什么事,他对于这种圣道的功德是任运地增长,无增减真如,当然比前面更超越了。他能够在无相中作加行障。

这个地方我作一个说明。这个前面的五、六、七、八是次第地证得诸法的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这个地方我们在研究的时候要注意,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这整句话是要分六段来谈。我们一般人错认佛陀的消息,就是把这个诸法空相不生不灭,把这个不生不灭当一句话,你把这不生不灭当一句话,刚好落入自性执。这不生不灭是两句话,远离了生,也远离了灭。它是不生,它也不灭,它是不垢也不净,不增也不减,这句话是要分成六段来谈,你不能把它分成三段。这个地方我们注意。

九、善慧地。断利他中不欲行障。证智自在所依真如。

什么叫善慧呢?“具无碍智,说法自在。”它有法无碍、义无碍、辞无碍、乐说无碍,四种无碍的辩才,说法自在。断利他中不欲行障,证得智自在所依真如。在九地之前的菩萨,他在度化众生的时候,有时候还会有所懈怠。九地以上的菩萨,他在度众生的时候,他是精进、勇勐、主动、积极。“为诸众生不请友”,当然他能够主动积极,是因为他成就了四无碍辩才,他的确是有这样的能力了,叫善慧地。

十、法云地。断于诸法中未得自在障。证业自在等所依真如。

什么叫法云呢?“大法智云,含众德水。”这是一个譬喻,说这个十地菩萨的心就像是天空的云一样,大法智云,含摄了无量无边的这个湿气的水。十地菩萨那一念清净心亦復如是,含摄无量无边的十波罗蜜的功德。这个法云地,断于诸法中未得自在障,证得业自在等所依真如。在十地菩萨的之前,在利他的事业当中,有些事情是不能得自在。十地菩萨得到业自在,这是他的身口意得大自在。他真的成就了恒顺众生,他每一个身业、口业、意业的造

深夜慢读:csw888.com 丝袜小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