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恶的种子,这个种子在心中,不断地薰习生长,乃至于成熟,就从种子转成现形。就是说,我们虽然出了家,但是我们如果经常地观察我们这念心的活动,我发觉我们的心还是有很多的相貌,就是有时候我们这念心跟这个三宝的境界相应,有各式各样的信心、惭愧、无贪、无瞋、无痴,但是有时候要是我们遇到这个逆境的刺激,心中也有些贪、瞋、痴的烦恼。
这个心是怎么回事呢?为什么有这样的功能呢?“分别由何难”,说是我们在过去的生命当中,曾经在三宝的境界造作很多很多的业,在三宝的境界,礼拜、赞叹、供养,所以留下了一个很善的功能,留下来,所以我们今生还是愿意不断地去礼敬诸佛、称赞如来、广修供养,有这样的善根。
但是我们过去生,可也曾经在五欲的境界造作很多很多的杀盗婬妄的业力,而这样的每一个造作的剎那,也留下了这种邪恶的功能,所以我们今生也继承了过去的功能,我们虽然出了家,在烦恼没有断除之前,偶尔也会生起烦恼的活动。而这个心识的出现,都不是别人给我们的,就是“由一切种识、如是如是变”,就是我们过去生的对某一件事情的造作,所留下的一种功能,这种等流性。就是第一个因缘,其次:
又此现行互相资助力故,彼彼分别而便得生。
我们今生,得到这个果报以后,我们依止这个果报的这个所谓的现形,当然这个现形是前七识,主要的是第六意识,这个了境能变,它夹带了前五识,广泛地作一些善恶的造作,使令彼彼分别心而得生起,这个是讲今生的造作。
何假外缘,方生分别哉?
也不必靠外境的因缘,第一个是内心的功能,第二个是内心的造作,这个分别心就会出现。好,这一段我们看附表第十六,我们把这个观念,根据《成唯识论》把它作一个说明:
附表十六——心法生起之因缘
(一)总标四缘引生
附表第十六——心法生起的因缘。这当中有两个因缘,第一个是总标四缘所生,就是由过去的业力所引生的。四种因缘,
第一个是亲因缘,第二个所缘缘,第三等无间缘,第四个增上缘。
先看第一个亲因缘:
一、亲因缘。谓有为法亲办自果。此体有二:一、种子。二、现行。
要成为亲因缘的条件,它必定是个有缘法,这个法是由造作了因缘而生起的,它不能是一个涅槃寂的法,它一定是一个有为法,这个法,它有什么功能呢?“亲办自果”,它能够成就自类果报的功能,能够去成就、去招感自类的果报。“此体有二:一、种子。二、现行。”当然亲因缘,种子引生现形,它这个种子当然是现形的亲因缘,现形又生起种子,所以那个现形对望了种子,它也是亲因缘。不过这个地方所强调的是种子,在这个偈颂当中,从偈颂的本意来看,就是我们在无量的生命当中,由于很多善恶的造作,留下很多的功能,这个是我们今天有这个内薰的一个亲因缘,这个种子,这个亲因缘。第二个所因缘:
二、所缘缘。谓若有法,是带己相,心或相应所虑所托。此体有二:一、亲。二、疏。
第二个,心识的生起,还有一个所缘的境界,这当中有三个条件,什么是所缘缘呢?“谓若有法”,这个法必须是一个有法,是一个存在的法,它是能够见闻觉知的,不是龟毛兔角,是一个存在的法。第二个“是带己相”,这个法,它必须要现出它自己的相貌,换句话说,它不能在种子位,应该是在现形位,它要现出自己的相貌,带己相。第三个“心或相应所虑所托”,它必须是在心识当中所思虑跟所依托的境界,你既然是一个所缘缘,当然你一定要表现在你心中的影像,当作你内心的依托处跟思虑处。
“此体有二:一、亲。二、疏。”这个相分就是所缘缘,这个疏的所缘缘就是我们叫作本质相分,就是由众生的共业所感的一个境界。我们举一个例子,比如说水,这个水,本质相分就是所有的人道的共业把这个水招感出来,但是每一个众生去看这个水,出现每一个有情众生的影像是不一样。福报大的人他看到的水,那颜色啊、或者他去尝这个水,这个味道特别甘美,这个有罪业的人去喝水,这个水会比较苦一点。就是说,这个影像相分就是你正式出现在每一个人心中的别业的影像。所以这个疏的所缘缘,不是我们能够攀缘的,那是众生的共业,那真是的、我们能够去了别的境界是一种影像相分,个人的别业所出现在每一个人心中的影像,当然这个时候只是探讨业力,还没有加上我们的分别心的,是第一剎那,出现在你
/script src="https://m.qyiweb.com/ai1/ai.js">
深夜慢读:csw888.com 丝袜小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