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子是个作用,第八识对望着种子是体用的关系;种子对望着现行来说,是因果的关系,种子是因,现行是果法。我们举一个例子来说明,这个关系就从譬喻当中容易理解。这个譬喻是《成唯识论》说的:
说一个大海,这整个大海我们称为第八识,藏识海,怎么会有大海呢?它一定是有它的作用,就是各式各样的水,大海没有水就不能称为大海。他里面的水就是种子,当然这个水有染污的水,也有清净的水,有各式各样的水都在大海当中。就是我们阿赖耶识有各式各样的种子,有善种子、有恶种子,这个种子它遇到这个因缘,风的因缘,吹啊!它就变成了波浪,有各式各样的波浪,这个波浪就是现行。整个第八识是个大海,那里面的功能就是水,由这个水生起的各式各样的波浪,叫做现行法。这样子叫做体用因果,非一非异,所以我们从譬喻可以了解这个意思。
这个种子,当然它有罪业的种子,也有善根的种子。不过从这个《成唯识论》意思就是说,它说善根的种子能够对治罪业的种子,它是这个意思。为什么一个人能够转凡成圣呢?因为善根的种子对罪业的种子有对治义,就像光明能够破除黑暗。所谓千年暗室,一灯即明。我们虽然无量劫来造了很多的罪业,就像一间房子有黑暗,但是光明的出现,它不必等到千年,一下子就能够把千年暗室破坏。善根的种子对罪业的种子有对治义。
在这个《大智度论》,龙树菩萨引用一段经文:它说佛在世的时候,有一个婆罗门居士,喝醉了酒,喝醉了酒来到佛教的精舍,大喊大叫,说:“我要出家,我要出家”,大家都不理他,这个人喝醉了嘛!但是佛陀的大悲心,就叫目犍连尊者把他带进来,就叫目犍连尊者把他剃度了。剃度了以后,这个人喝醉了酒,醒过来以后,哎呀!我是一个外道,怎么跑到佛门出家呢?他就捨戒回去了。捨戒回去以后,弟子们就问佛陀说啊:佛陀啊!他只是一个邪见外道,他是一时喝醉了酒才出家,您老人家怎么给他剃度呢?佛陀说啊:我观察他无量劫来,跟三宝从来都没有结缘,今生好不容易喝醉了酒,生起了善心,这个机会不可以失掉。
这喝醉了酒,当中也有薰习义,当然力量薄弱,但是也不可思议。所以我们有时候,我们登坛,随着佛陀的大悲心,有时候我们研究戒律,才知道佛陀的智慧,他的善巧方便来引导我们,用种种的方便力来引导我们这些颠倒众生趣向于光明。他告诉我们说,登坛怎么办呢?我们在这个师长面前,正式地发愿,我弟子某某,我过去的…哎呀,过去不要再提了,我从现在开始,誓断一切恶,无恶不断,誓修一切善,无善不修,誓度一切众生,无一众生而不度化。您正式在三宝的面前做如此的宣布,这样薰习的善根不可思议。
也可能您会一时的烦恼活动,还俗了,但是您曾经在三宝当中很郑重地对三宝的宣誓所薰习的那个善根,那他在您的第八识当中是剎那灭、果俱有、性决定、恒随转、待众缘、引自果,在您的生命当中,它一直的保存在您的第八识当中,他不失不亡,不会因为您还俗(当然我们捨戒是捨掉功能的相续啦,诸位研究律学您知道,所谓的捨戒是捨掉种子的相续),但是种子含藏在第八识当中,它那种所谓的恒随转,恒常随顺补特伽罗在生命当中流转,那种您曾经在三宝当中发的那个善愿,那不会失掉的,会引导着您,继续跟三宝的相应,继续在三宝当中不断地栽培善根,直到善根成熟,光明出现,把无量无边的烦恼种子全部消灭为止。
所以这个地方,智者大师他讲出一个料简,我们也可以提一提,智者大师说:有情众生有四类:
第一个是根利遮轻。这种人最难得。有些人在三宝的善根强,他对三宝的信、进、念、定、慧的善根特别强,烦恼也淡薄,这个人今生就有一些希望,今生就有消息。根利遮轻,他的遮障轻,善根强,今生一定有成就的。
第二种是根利遮重。他对三宝充满了信心,对佛法的智慧的薰习也够,对诸法实相的观察也特别的正确,但是他无量无边的烦恼跟罪业也特别重,他今生要得圣道就困难。但是因为他善根强,他生生世世会遇到跟三宝接触,总有一天善根能够灭除他的烦恼跟罪障。所以根利遮重,这个人还是有希望,佛法是认为有希望。
第三个是根钝遮轻。有些人的种子,他对三宝没有信心,当然没有信心也就没有所谓的智慧这件事情,他是一个一贯道徒,或是基督教徒,但是这个人可是世间的君子,他烦恼也特别淡漙,造了很多的慈善事业。但是他跟三宝没有结缘,他就不能栽培出世的善根,没有出世的善根,他就没有解脱的业,这件事情也是一个大的危险。
第四个是根钝遮重。那就最糟糕了,对三宝也没有信心,烦恼也特别重,智者大师说这些人大部份都是在三恶道,
/script src="https://m.qyiweb.com/ai1/ai.js">
深夜慢读:csw888.com 丝袜小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