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三卷《唯识三十颂直解》(第10/11页)

这样的作意,假设您只是嘴巴的忏悔,您内心当中对于这样的恶法,没有很深刻的有对治义,那不能构成忏悔义。

所以说,其实忏悔业障,事实上就是在对治名言种子,断恶念的相续,因为它还会再造作新业。第二个它会滋润过去的罪业,使令它得果报。所以这个名言种子在有漏种子当中,值得我们特别注意。它一方面引生等流果,另一方面,它对异熟果有增上缘的功能。业种子是得异熟果的亲因缘,但是它没有思想的滋润,它还不能得果报的。名言种子,它在这个异熟果它要扮演增上缘,它本身发业,本身又润生,它两大功能,这个地方值得我们注意。这是讲有漏种子。

第二个是无漏种子,这个无漏种子的意思,就是它对烦恼有对治的力量,叫无漏种子,它有对治烦恼的力量。

第一个是“生空无漏种子”。这个是我空种子,这个主要是对治烦恼障,破除烦恼障,“引生二乘(的)道果”。观察这个我空,我们的剎那剎那的身心世界当中,没有一个常一不变的我。

第二个是“法空无漏种子”。这个法空是对治所知障,它能善知众生的烦恼厚薄,善根的浅深,而为众生说法。法空是对治所知障,这个只有菩萨有,引生菩萨的果位。

第三个是“俱空无漏种子”。俱空简单讲就是空空,就是前面我们用我空的智慧对治烦恼障,用法空的智慧对治所知障,现在把这个空性的智慧也捨掉。《金刚经》说:“法尚应捨,何况非法。”到最后就是要到《心经》的乃至于智都无所得,就是俱空。俱空无漏种子,这是“引生菩萨及佛果”的,这是无漏的种子。这个我空跟法空的修行,不完全一样的,我们这个地方简单的提一下,后面在讲到第七意识会详细说明。

我空事实上是徧计执,这个我是我们自己捏造出来的,是龟毛兔角,所以我空观,基本上对于我是完全消灭的;但是法空的智慧它不是的,法空的智慧它是观它如梦如幻,因为一切的缘起法有杂染的因缘,清净的因缘,这事实上是存在的。《唯识学》认为它观法空,只是观它是唯识所现,它不离开心识,只是观它是依他起。

举个例子来说明:这个布施的法,当然法是个轨则,所以说,我们今天根据这个轨则来操作,我们就出现了这样功德,您根据那个轨则操作,出现那样的功德。当然这个世间上,生命是有一定的轨则的,但是这个轨则的决定,不在于法的本身,是在您的心识,唯识是强调这个意思。

在这个《瑜伽师地论》上说,布施这个法,是约着菩萨无贪的心,所引生的种种的施捨的资具,以无贪的心安立的。他讲出一个例子说为什么呢?说,佛陀他的六度波罗蜜圆满,但是无量的有情还是在贫穷当中,假设这个布施的法是约着外相的资具安立的,那佛的布施度不圆满,因为还有无量的有情在贫穷当中。但是,佛陀是因为他那个无贪的心,假藉这个布施的法的修行,他布施趣圆满,所以他的功德成就,他能够受用布施圆满受用种种的功德。所以,这个法的生起,是您的起心动念的关系。

就是同样的,您布施,他也布施,虽然您们两个布施同样的东西,但这两个产生缘起的功德是完全不一样,因为您们两个用不同的心地,去造作这个业,心为业主。所以他这个法空观的意思,就是它观察是依他起,它不是说把这个法完全的否定,而是认为整个生命的缘起轨则,有杂染的轨则,有清净的轨则,而这个轨则的本身是由心识的活动来主宰的,它这个是观察一切是万法唯识的。《成唯识论》的修法空观是这样子修的。

这个无漏的种子是不共外道的,空观是不共外道,外道也布施、也持戒、也忍辱、精进、禅定,外道他修行禅定,他内心的禅定当中是完全是无想的。这种无想对烦恼没有对治义,所以他外道禅定从寂静的心出来以后,如石压草,他从天上的果报来到人间,他的烦恼是原封不动,一个都没有减少。而佛弟子在修禅定的当中,他的心寂静,他是有起观照,心中他有生起法义的抉择。他知道思诸法如梦,观心性如生,观察这一切的法,不管杂染法,不管清净法,都是心识所变现,然后进一步观察能变现的心,也是剎那剎那生灭不可得。他在寂静的心当中,他基本上是生观照的,所以这个观照对烦恼有对治义,有转凡成圣的功能,是这个意思。这个地方,我空法空是佛弟子不共外道唯一的地方。好,我们回到讲义。

这个地方我们是讲到初能变的一个相貌,“初阿赖耶识,异熟一切种。”说是第八识在我们有情的流转当中,它主要扮演一个藏的功能,就第八识本身不造业,但是它能够保存业力,跟变现一期的果报,所以叫做阿赖耶。就着它的果地上,它有异熟的功能,变现果报,在因地上,有一切种的功能,摄持一切的种子。也就是

深夜慢读:csw888.com 丝袜小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