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二卷《唯识三十颂直解》(第8/10页)

无始时来前灭后生,它剎那剎那地生灭,剎那剎那地受薰,使令整个因果相续,这个每一个心识它同时是一个因,也是一个果,就是蕅益大师说:只是现前一剎那法,望前名果,望后名因。就是一念的心识,它对望着前面,它是在受用果报,但是它对望着未来,它又再造作一个新的因地,所以讲因果相续。

那么因果的相续,它这种剎那的情况,由妄薰习,因为我们会不断地造作,心识会造作,不断地薰习,使令我们生命不断地变化。但是这个变化的情况太微细了,“似我相现”,好像有一种恒常住不变异的一个我的相貌出现。“好像”,因为它这个第八识在变现法的时候,它太微细了,我们感觉不出自己今天跟昨天有什么变化。这种情况,“愚者于中,妄执为我”,愚痴的众生,就认为这个生命体是一个恒常住不变异的我出现,其实就是一个心识的剎那剎那的生灭的一个相续情况而已。

关于这一段的论文,蕅益大师的《唯识观心法要》,他有一个注解,我们也把这个注解列出来,我先把它念一遍:

《大佛顶经》云:“现前虽成九次第定,不得漏尽成阿罗汉,皆由执此生死妄相,误为真实。”正谓此也!此且约俱生我执言之。若夫大小不定之戏论,即离俱非之谬谈,则是分别所起,名为见惑,此惑不除,终成凡外。是故欲为佛弟子者,先须向此论文,随义观察,必使我执,荡然不萌,方于佛法有造修分,其或不然,纵令持戒坐禅广学博闻,我见未伏,祇成附佛法之外道而已,可不畏哉!

那么这以下,蕅益大师先引用《楞严经》、《大佛顶经》说:“现前虽成九次第定”,说这个人在这一期生命当中成就了九次第定,这个九次地定就是超越了四禅、四空,达到这个灭尽定。这个灭尽定就是想受灭无为,它把第六意识的活动给停下来,前六意识的活动都停下来,这是三果圣人所能够入的一个灭尽定,但是他这个时候还不能成就漏尽阿罗汉。为什么呢?“皆由执此生死妄相,误为真实。”他乃至于在灭尽定当中,他前六识活动不存在,只有第七意识的思量跟第八识的异熟的了别性存在,但是他就认为在那个寂静明了的第七、第八的心当中,还是有一个真实的自我,其实这个时候他是执着第八识为我了。

蕅益大师在这段当中,在《楞严经》他明白地说出一个道理,他说是:“无量劫来生死本,痴人认作本来人。”说第八识这个明了的心识太微细了,事实上它是生死的根本,因为第八识它摄持我们无量无边的烦恼跟罪业,第八识保存起来,但是痴人,就是讲第七意识了,这个思量认作本来人,第七识一直认为第八识为自我,所以说它就没办法解脱到阿罗汉的境界。“正谓此也!此且约俱生我执言之。”这个第八识的自我是俱生的,不必靠第六意识的分别,他任运能够现前,所以他能够在高深的灭尽定,乃至于在无想定,第六意识没有分别的情况,都还能够执我,都能够执着有一个我,那是一个俱生的,任运现前。

“若夫大小不定之戏论,即离俱非之谬谈,则是分别所起,名为见惑”,这个是讲分别我执了。说是大小不定,这都是澫祖引用《成唯识论》的论师跟外道辩论,外道说“我”有三种相貌:

第一个大,说我大蕴小,蕴在我中,说我是比较大的,就像虚空一样,这个五蕴是比较小,我的色受想行识是活在自我当中的,我大蕴小,蕴在我中。或者说是小,就是我小蕴大,我在蕴中,说五蕴的法是比较大,这个我比较小的,我住在五蕴当中来主宰五蕴,这是第二种情况。

第三个是不决定,说我有时候变大,有时候变小,那当然这个都是戏论,这不真实的,不能够符合真实义,即离俱非,这个即,就是即蕴计我,五蕴的自体就是我,或者是色受想行识,每一个自体是我。或者是离,五蕴的本质是生灭的,是老病死的,但是离开了五蕴,有一个常一的我,住在五蕴当中,来受用五蕴,来主宰着这个五蕴,这个离蕴计我。第三个是俱非,非即非离。

这三种情况都是谬谈,这当然这种就着五蕴的法来执我,这是第六意识的分别,他要假藉名言的分别才能够生起,这是见惑所收摄,这三界的见惑,此惑不除,终成凡外。

那么这段是把我执的相貌把它讲出来:第一个是俱生的我执,第二个是分别的我执,先讲出病相,这以下讲这个药,对治的药:“是故欲为佛弟子者,先须向此论文,随义观察,必使我执,荡然不萌”,使令这个我爱执能够清除干净,荡然不萌,才能够对佛法有一种增上的功德。“其或不然,纵令持戒坐禅广学博闻”种种的善业,因为这个我爱执的这个无明烦恼没有调伏,“祇成附佛外道而已”,因为外道他也是修种种的善法,他不能够达到波罗蜜的功德,不能到彼岸的功德,他的一个障碍就在我爱执这个地方,这个

深夜慢读:csw888.com 丝袜小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