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每一个点(生命就像一个水流),每一个点都同时有两个东西,第一个受用果报,第二个创造业力,受用果报、创造业力。
我们修行人重视是在因地创造业力,至于现在是快乐、是痛苦、是尊贵、是贫贱,那个是没办法改变的,那是前生的业,预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重点是预知来世果,今生作者是。所以这个心识有两个部分,我们再复习一下,第一个,它有造业的功能,就是前六识跟第七识。第二个心识有储藏的功能叫第八识,有的心识是负责储藏,有的心识是负责造业,构成整个个体生命不断的流转,不断的变化,不断的相续。大家有没有问题可以提出来讨论讨论。
我先了解一下我们之间的一个互动关系,你都没有听过唯识的请举手,好。谢谢。
《三十颂》严格来说初学者是不适合,我尽量把它讲浅一点,但是你听不懂,我希望你不要放弃,因为有时候佛法也不可思议,诸位今生没有学,你很难说你前生没有学过,从异熟识的角度,你今天会能够来到有讲唯识,讲《唯识三十颂》的地方,也可能你前生学过,没准在后面哪一句话会触动你过去的善根。你只要坚持下去,可能你听到后面你会懂。所以刚开始你们觉得很生疏,这个法你好像没有熏习过,但是没关系,你越听后面就越清楚。
如果你在学大乘教法,你不学唯识学,那你这个大乘教法就很难清楚,这个缘起你很难清楚,你很难清楚的话,你在断恶修善的时候,就不知道你的心中哪些应该断,哪些该建立,有所破坏、有所建设。你在断恶修善的时候,你就会笼统,影响到你断恶修善那个坚定的信心跟力量。因为你教法的学习不够,你观照力就会模糊,观照力模糊的时候,你在断恶修善的时候就会犹豫不决。
研究唯识学是很辛苦的,说实在,我自己的经验,但你研究过以后会受益很大,你看到这个人是怎么回事,这个人他有他的前因后果,他的心识是怎么变化?
所以说我们在研究唯识的时候,预定有十二次十二堂课,我们大略的把《唯识三十颂》带一次,那么只要诸位愿意学习,我相信诸位这个课程一定会得到一个很大的收益。如果你已经有唯识的思想,我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如果你是个初学者,我希望唯识学这个课程会给你一个大纲的了解。
大家都没有问题。好,今天到这个地方,我们回向,请合掌: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script src="https://m.qyiweb.com/ai1/ai.js">
深夜慢读:csw888.com 丝袜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