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我们的心一定做出一种对待观。你不是随喜这个业,你就是呵责这个业,站在忏悔的角度就是呵责,所以说变异而熟,就是说你可能出家修行只有十年,你这十年当中用功,忏除业障、积集资粮,但是你来生受用果报的时候不止只有十年,可能你是几劫、乃至于几万劫的诸天的果报。所以说因地的业跟果报的时候,它数量产生很大的落差,很大的变化。
为什么叫异?第八识它在成熟果报,把业转成果报的时候,因为有时间上的前后差异,有性质上的差异,有它的数量的差异,所以叫异熟识。这个异熟识,第八识它本身不造业,第八识不能造业的,它的功能只是把你的业力保存下来,然后遇到适当的因缘把它释放出来,这是第八识,叫做因缘变。
二、前六识
第二个再看看前六识,前六识是一个重点,前六识叫做了别境识,它对于整个六尘的境界有明了分别的功能,就是说你的眼睛能够看到颜色,你的耳朵能够听的到音声,主要就是有前六识,你不能说我眼睛能够看到,不对,眼睛只是个色法,是因为你的眼识,你眼睛当中有一个明了识叫眼识,它是依止眼根去了别色法,你耳朵也不能听声音的,是因为有耳识在里面,有一个心识、一个明了的心识叫耳识,所以说我们整个八识造业力最强的就是前六识,特别是第六识。
当然第六识要造业,它还要前五识的帮忙,你没有眼睛的帮忙,没有耳朵的帮忙。第六意识要造业是有困难的,所以真正去了别外境去造作业力的是前六识。这个是讲到第二类。
三、第七识
第三类,第七识叫思量,第七识它也不造业,它叫思量,它能够思惟度量,思量在本颂当中讲到它有两个方向:第一个它随顺无明来思量,它就思量有一个真实的自我。第六识去造业,本来第六意识刹那刹那生灭的,这个时候,第七识是就在刹那刹那的第六识当中捏造一个自我意识出来,所以第六跟第七两个是在一起的,第七识是前六识的根。
诸位都应该知道,也都学过《百法》跟《八识规矩》。所以说第七识是一个思量,当它颠倒的时候是思量我相法相,产生我执法执。那么当第七意识用佛法来调伏以后,它的思量是跟我空法空的真如理相应,就变成清净的,这就是所谓的第七意识了。
第七识跟前六识是相互作用的,相互作用。在造业的时候是前六识,夹带第七意识,第八识是把它保存下来,适当的因缘再把业力释放出来。当然这只是一个简单的说明,到后面把这个三能变:初能变、第八识。二能变、第七识。第三能变前六识。后面会广泛的说明。
这个地方有没有问题,可以提出来讨论。
我们这个第八识,它在保存业力的时候,我说过,就是说它要释放哪一个业力就不知道了。比如说外道、外道在修行当中只有行动力,只有修行的行力,它也是有出离心,也持戒、修苦行,但是他没有正确的观照。律上说外道看到牛死了以后生天;外道的禅定当中也看到狗,狗死了也升天了,说狗的行为跟牛的行为是让我们升天的因缘,所以他就要求大家向牛学习吃草,向狗学习,这是错误的。佛法的意思就是说,它之所以生天,是因为它阿赖耶识当中有某一部分的善业成熟了,释放出来。跟它今生做狗做牛的行为是没有关系的,是这样子的。
所以你这个修行者今生有痛苦,跟你今生不一定有关系,那是前生的业力。你今生的修行的善业多分来说,大部分来说都是来生才受用。我们说生命是一个无止境的水流,很难观察,一个无止境的水流怎么观察?佛陀告诉:简单观察,分成过去、现在、未来,分成三段,过去的因招感现在的果,那么你依止果又创造一个新的业力,又去创造来生的果报,又构成一个生命的相续,业果的相续,心识的相续。
当然这个地方我们有两个选择了,菩萨畏因,众生畏果。一般人没有了解唯识的思想,不了解因果的道理。一般人在生命当中——众生畏果,一般人是注重生命果报,我现在的果报要快乐,我不允许痛苦出现。那么他会为了追求今生的安乐果报,牺牲他的业力,不惜造业,愚痴。就算他成功了,一个人如果因为造业而得到安乐的果报,我们要知道造罪业不可能招感安乐的果报,那表示说他本身就有善业,不是造罪业你也可以得到这个果报。
一般人是重视果报,我们修行者不是。我们遇到痛苦的时报,我们会认为这是过去的业,我应该随缘消旧业——认命!重点是我不应该再造罪业,所以修行者会注意因地,菩萨畏因,因为我知道我造这个因,以后会创造一个来生的果报,我现在果报是前生的业所招感的,让它过去让它释放完就算了。所以讲,我们每一个生命
/script src="https://m.qyiweb.com/ai1/ai.js">
深夜慢读:csw888.com 丝袜小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