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涉及剧情剧透!请在阅读完正文第三十章之后再阅读!
本文涉及剧情剧透!请在阅读完正文第三十章之后再阅读!
本文涉及剧情剧透!请在阅读完正文第三十章之后再阅读!
虽然说作者似乎不应该自己下手解剖自己的作品,但剧情进行到这里,我觉得有必要梳理一下感情线了,我希望能和读者朋友们建立更深层的沟通交流,所以分析解读一下我创造的这个故事中的父子情究竟是怎样的一种父子情。十分欢迎大家留言参与讨论~
一开始选择写李承乾重生的故事时,有两个原因。第一个原因是我认为他和李世民之间本不应该是这样的结局,他的经历和结局对于他自己、对于李世民这样一个天花板级别的皇帝来说都是一种莫大的遗憾和意难平,弥补这种意难平是我写细腻复杂中长篇的初衷。第二个原因是,我认为李承乾本质上是最有可能继承李世民光彩熠熠的人格的孩子,然而他的成长是扭曲的,这导致他天然带有的那些好的东西在歧途的引发下最终变成了不好的东西甚至是丑陋的东西,写出一个美好的成长的李承乾,是我的希望之一。当然,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原因。其实我在他的身上寄托了一种向往——对美好的成长故事的向往。作为一个从小经历过扭曲的东亚风格教育和应试教育摧残的人,我和很多读者朋友一样,向往自我的伸张、人格的树立,我向往一个人变得美好并实现自我价值的故事,所以创造这样的故事。
故事中的李承乾的救赎,或者说父子之间的美好未来是从哪里开启的呢?我认为并不是李承乾开始决定用政治家的隐忍性和实践来挽救自己的命运那一刻(虽然这也是必要的先决条件),而是李世民在一次次经历过对于太子的‘骄傲惊喜’和‘失望无奈’轮番冲击之后产生的关注态度,以及在老婆、大舅哥的提议下,最重要的是在发现太子渴求他的关爱教导之后,他产生的‘我亲自教育太子’的决定时开启的。
为什么这么说呢?无论历史的真相如何,至少在我的认识中,我认为这父子俩的矛盾在于互相之间的误解和错过,具体的内容在我的另一篇《李承乾的父子矛盾和自我救赎》一文中已经详细论述,此篇不再展开。
不过这里想说一嘴的是,总在网上看到有人争辩这对父子的对错,总是看到这样一个模式:当有人评论李承乾如何如何可惜,有人会发出两类抵触言论——第一,李世民太爱他了,所以他身在福中不知福;第二,他太不行了,他太幼稚,理解不了李世民的苦心,如果换成李隆基、刘据等等等等……基于我的观点,这两类言论其实在某种层面上说的是事实,但它们有个共同点,就是认为李承乾应该和我们这些上帝视角一样获得对客观情况的端正认知,并获得那种他自己根本毫无凭借去获得的‘实力资格’来‘配得上’,似乎只有如此,他才有资格被同情,否则同情他就是对李世民的单方面指控和吸血。事实上,行动、事件是客观存在,而‘爱’是一种主观体验。李世民爱李承乾、他的爱导致的客观事实、以及李承乾感受到的父子关系,这是三个不同的东西。如果你付出了爱,就想要对方完美地按你的期望去认知和回应,那么这种想法带着许多中国式家长常见的脱离实际、道德绑架般的异想天开之美,异想天开就异想天开在不愿意承认这种情况根本很难发生,因为人和人是不同的,每个人都做不到超脱局限性。所以指控与否,我认为倒也不需要太敏感,在本文中,我尽量客观平等地讨论这些事情,当然,我也脱离不了我的局限性,大家看看就好,不必争执。
总而言之,我认为李世民并非不慈爱李承乾,只是他的教育方式并不合适,他们俩人都在以己度人,李世民高估了李承乾的政治人素质,李承乾低估了李世民的甜爹属性,李承乾在李世民的隔阂和纵容之下走入歧途,毁掉了自己曾经天之骄子的一切。李世民培养储君的方式是那么成熟,而经历了不合适的教育的李承乾的政治实践却那么的扭曲幼稚,细数他的政治操作和政治单纯,会发现这是两个人在严肃的身份限制之下逐渐走向对立的最严重的因素。在政治因素之外,他们的矛盾还发源于感情。李承乾的感情激烈甚至刚烈,热情的时候就是烈焰,心死的时候就是灰烬,这一点父子俩是一样的。也正因为他们的这种特质,导致一个本应该对于皇子问题表现出高超政治智慧的进行端水微操的千古一帝总是心里没数,偏要做一个真实的父亲;导致一个本来聪明的太子就是任性而胆大包天地作天作地,不去做成熟的筹谋,偏要做一个任性的孩子。因为他们都太过于性情中人。作为寻常人,这也许是优点,但作为皇帝和太子,又很容易成为祸患的种子。
说回本文,李世民的亲自教导其实有两重重大功能
/script src="https://m.qyiweb.com/ai1/ai.js">
深夜慢读:csw888.com 丝袜小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