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8章 这么晚了 还不去睡觉?(第3/5页)

吴巨引韩非入室,煮茶相待,两人对面而坐。

“此词体裁究竟如何?与诗、赋有何不同?”韩非率先发问。

“有何不同……”吴巨沉思片刻,“词分上下阕,需配乐演唱,用字严谨,讲究平仄、四声、阴阳等。”

吴巨侃侃而谈,将自己的学识尽数传授。

韩非听罢,略显惊讶:“未曾料到吴兄对词已有如此见解。”

吴巨微笑不语,心中暗自向苏轼、柳永、辛弃疾等先贤致歉。

“此词较诗更为丰富,辞藻华丽,比赋更具韵律,实为难得。”韩非由衷赞叹,“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单以赋解读这几句,已令人回味无穷!”

“原以为你身为荀师之徒,对诗词之道兴趣不大。”吴巨调侃道。

韩非一怔,随即苦笑:“吴兄莫要把家师想得太另类。”

吴巨耸耸肩。

他并非觉得荀子另类,而是认为韩非有些特殊。荀子虽思想异于孔孟,倾向法家,甚至有人质疑他是否属于儒家,但他始终自称儒家,儒家的地位依然稳固。

他这两个徒弟,韩非和李斯,表面上看似温良恭俭让,实则是披着羊皮的狼,纯粹的法家信徒。

“你对这首《水调歌头》很感兴趣?”吴巨问道。

“这首词叫《水调歌头》?”韩非反问。

吴巨点头:“确切地说是《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前半部分是词牌名,后半部分才是标题。”

“明白了。”

韩非点头表示理解,随即又疑惑地问:“吴兄已为它起了名字,莫不是已经完成了整首词?”

见吴巨露出思索之色,韩非解释道:“我听昨晚您念的这两句十分精彩,但觉得并不完整,还以为只是即兴之作。”

“原来如此。”吴巨会意地点点头。

“既然已有全篇,不知能否请您告知于我?也好让我解开心中的疑惑。”

“可以。”吴巨回答得很干脆。

毕竟已经抄过了,如果不能将这千古流传的第一中秋词完整呈现,是对苏轼极大的不敬。更何况很快便是中秋佳节,这样做也算应景。

“明月几时有?** 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吴巨吟诵完毕,心中感慨万千。

他转头看向韩非,惊讶不已。

“明月几时有,** 问青天……”韩非低声重复着,呼吸逐渐急促,脸色泛红,最后用力拍了两下桌子,站起身走到吴巨面前,握住他的手说道:

“这才明白什么叫真正的词!之前我们几个儒家 ** 也曾试着补全这两句,现在看来,简直是班门弄斧啊!”

吴巨还没来得及回应,韩非接着说道:“换作任何人来续写,都无法达到这样的境界,即便是师父亲自出手,恐怕也难以企及。”

“过奖了。”吴巨笑着谦虚。

这也算是对苏轼先生的一种赞美吧。

小主,

若是苏轼知道在以诗赋闻名的战国时期,也有人对他词作如此推崇,想必会感到欣慰。

吴兄,有一事相求。”韩非开口。

“请讲。”

“烦请将这首词写下,待我归去后,定会将《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传至临淄、淮北、江南,还要告知恩师,让他认可此词的形式。”韩非语速极快地说。

“这……”

吴巨有些犹豫。

韩非以为他是担心被剽窃,便说道:“吴兄放心,我必定让七国的文人雅士皆知医家之首也

深夜慢读:csw888.com 丝袜小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