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落在这个第六识的影像,由第六意识来攀缘。第七意识托第八识的见分为本质,第七意识的了别的境界是一个心法,所以它是以第八识的见分为本质,然后在自己的识上再变现一个影像,再攀缘。这样子的观念我们看(表)右边就知道,就是识变的理论:
说万法唯识,第八识先变现了这个六根、六尘、六识,当然有人的十八界,有饿恶道的十八界,天的十八界。我们再根据这个六识,它依止这个六根去攀缘六尘的境界。这个六尘的境界本来出现的是本质相分,但是,它表现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心中的时候,事实上是变成了个人的别业,变成影像相分。然后我们在这个影像当中,再不断地造作,这个时候,“以展转力故,彼彼分别生”,这个影像也会不断地变化,我们这念心也不断地变化,这样的因缘是这样子来的。好,我们回到讲义的。
这一段主要是探讨分别心是怎么生起的。
从这个偈颂来看,我们这个分别心,它生起的因缘,有两个因缘。第一个是我们过去生的造作。我们从今生的内心状态当中,我们也可以知道我们前生在那一个境界造过很多的业。有些人他喜欢打坐,他打坐的时候,就马上能够寂静下来,就表示他过去生在这一个境界上有很次的造作。有些人欢喜持戒,有些人好乐听闻正法,去发明诸法的实相,这个是由过去生的造作,所累积下来的各式各样的功能,这是第一点。
第二点,就是你今生跟什么环境接触。“以展转力故,彼彼分别生”,你今生跟什么环境接触,也会影响到你内心的功能的变化。
说这个白教的祖师,这个密勒日巴尊者,密勒日巴尊者他刚开始,他是没有学佛。他家本来是一个很有钱的大地主,他父亲很早往生了。以后,就把这个家产托付给他的姑丈跟姑母,希望他们两个在这个密勒日巴尊者长大以后,把这个财产再交给密勒日巴尊者,由他来管理。那这姑丈跟姑母起了贪心,把他们母子两个就赶出去了。赶出去以后,这个密勒日巴尊者的母亲就生起了苦恼瞋心,就一再地告诫密勒日巴尊者说,你呀,今生一定要报仇,说你如果要对母亲孝顺,唯一的表达方式就是报仇,把姑丈、姑母杀死。
这个时候,当然我们这念心受环境是很大的影响,“以展转力故,彼彼分别生”。那密勒日巴尊者受了这样一个思想的薰习以后,他立定志向,跟这个外道学很多的雹术,当然他心中的第六意识的分别心就是只有两个字,报仇,以这样的报仇,为他一个生命的引导,所有的法都汇归到这样的一个心识。当然一切法因缘生,他不断地往这个方向去推动,这个事情就会出现,“此生故彼生,此有故彼有”,除非他断除这个相续。
果然他就学了很多的雹术,去把他姑父、姑母的家族,还有很多人都杀死,那当然这个瞋心就造很多的罪业。他前半是这样,后半生他遇到了马尔巴上师,大善知识的出现,改造他的生命,使令他忏悔,消除他的罪障,告诉他正确的修学佛法的法门。哦,他果然成为一个白教当中,非常有具足教证二量的大善知识。
那么这个时候我们应该去探讨一个问题就是,“分别由何难”,就是密勒日巴尊者他前半生他是生起瞋心,后半生他生起了一个清净的菩提心,这是怎么来的呢?就是说,从缘起法来说,这密勒日巴尊者他的这一念心识当中,从他过去生的造作,他有善根,而且他也有瞋心的种子,这两个都有的。他第一个遇到的是一个染污的因缘,他的母亲、他的姑丈、姑母的染污因缘的引导,刺激他的瞋心的发动,“以展转力故,彼彼分别生”。后来遇到了善知识的出现,生命出现了光明,这个时候,他在三宝的座下,正式的皈依,薰习佛法,就把这个恶念消灭了,使令他生起真实的菩提心,后来成就广大的功德。所以我们说,
一个心识的产生,不管是善心、恶心,第一个,跟你过去的业力有关,第二个,你今生的造作有关。
过去生已经过去了,谁也没办法弥补,这个事情是这样。我们第六意识的今生的造作,有两个因缘,第一个是由触,这个心所,这个由触、作意、受、想、思,就是我们一般人心中没有接受佛法的道理,我们生起善心、恶心,完全是看我们心中跟什么境界接触。我要遇到染污的境界,染污的因缘,就触动我过去的染污的心所活动,如果我运气好,遇到好的善知识的摄受,我就生起善心。但是我们慢慢地听闻佛法,心中开始出现了道理,由这个业果的道理、空性的道理的引导,我们的生命就不是由触来引导,是由作意,如理作意。
特别是我们受了戒以后,就是受戒跟没受戒的差别在那里呢?就是你在没有受戒之前,那你心中是没有东西南北方向的,说我今天也可能会造罪业,也可能造善业,不决定。但是你在受戒
/script src="https://m.qyiweb.com/ai1/ai.js">
深夜慢读:csw888.com 丝袜小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