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最重要的关键:
临终的时候正念分明!
你那个第三能变——了境能变,特别是第六意识,要清楚分明的现前,不管你是多么大的病痛,你要很清楚你对阿弥陀佛的信心,你相信阿弥陀佛一定有能力救拔你,而且你知道你来生一定要到净土去——发愿。第三个专注相续的忆念阿弥陀佛的圣号,那个正念要现前。所以修净土宗的人临终的时候绝对不能打吗啡,吗啡打下去第六识就昏睡了,昏睡的时候,临终没有正念现前当然就随业流转了,就由业力来引导了。所以:
净土宗它是由心念来引导业力,是由第三能变来引导初能变;一般人是由初能变来引导他的来生。
就是要第六意识的心念来引导我们的业力随念往生,他强调是随念往生,你要跟弥陀感应道交嘛?感应道交不是靠业力是靠心念,一般人当然就是靠业力,靠业力去召感。
所以这十大地法就是说,我们要培养一个强大的心念,一定是由闻思、智慧产生希望,产生警觉,产生这样的一个思想,才有这样的造作。这个就是我们讲徧行跟别境它对第六意识的引导,它会产生一个坚固的心念。
好,我们回到讲义来。这个是讲到第六意识的第三能变,它的两个主要的心所:徧行、别境。这以下看第三种的心所叫善心所,所我们看论文:
善谓信惭愧,无贪等三根,
勤安不放逸,行舍及不害。
前面两个心所徧行跟别境,都是体性不决定,可能是善也可能是恶。这以下的十一个心所它的体性是决定的,决定是善。
十一个善心所:
一、信。二、惭。三、愧。四、无贪。五、无瞋。六、无痴。此三名为三善根者,以能生一切诸善法故。七、精勤。八、轻安。九、不放逸。十、行捨。十一、不害。俱如百法中释。
什么叫善呢?在《唯识学》的定义就是说,这以下心所的活动会带来我们今生跟来生的安乐的果报,叫做善。它每一次的活动对我们的生命,有召感安乐的作用叫做善。那么这些善心所我们主要分成两大类,就是信惭愧、无贪、勤安不放逸跟行捨,这个是一种自受用的功德,自利的功德,自己受用。这个不害是一种大悲的功德,大悲心利他的功德。在自利当中我们分成三类,有戒、定、慧三种:
一、持戒:先看戒,那么我们刚开始皈依三宝,来到三宝的因缘,主要就是生起信心跟惭愧心。当然信心你就相信这个生命是有一定的轨则。什么叫轨则?就是由业力来决定我们的生命,由善业遭感安乐的果报,由罪业召感痛苦的果报,依止这样对生命的正见的信心而产生一种惭愧,崇重贤善,轻拒暴恶。说我内心当中对善法特别的好乐赞叹,对于恶法诃责排斥,也就是说虽然我对恶法,有时候欲望活动的时候还是没办法抗拒,但是我已经知道这件事情不好,我知道这件事情会带给我过失、痛苦。你在三宝当中已经具足了信心跟惭愧心,依止这样来持戒,刚开始就是从这样子来忏悔业障、积集资粮,这叫有相行,持戒。
二、智慧:持戒一段时间以后,就知道只是身口的持戒,内心的欲望不加以调伏终究不是个办法,所以开始就培养一种观照的智慧。什么叫观照的智慧?就是无贪、无嗔、无痴,三种善根。这三种的善根主要的重点在无痴,就是一种智慧的观照,一种我空法空的观照。
当然这种智慧你刚开始要亲近善知识听闻正法,你要明白什么叫做空,空的意思是什么?说是“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我们假借这种三世诸佛历代祖师留下的这些传承的法语,一次一次的在寂静的心中去思惟观照,就观察到我们的生命体,所谓的色受想行识都是刹那刹那生灭的,不管是我们的思想、感受、我们的分别,都是一个生灭法,它只是一个业力的释放而已。这个时候就把我们对于感觉思想的执取,慢慢的松脱。就是我们为什么会造业?主要就是两个重点,一个你跟着感觉走,第二个你跟着你的思想走。所以我们修空观,就是把对思想对感觉的执取,这种我爱执把它给松脱了。这个时候我们有无痴就能够对治贪嗔的烦恼,这个就是智慧的观照,持戒然后有闻思的智慧。
三、禅定:第三个要做什么呢?就是禅定。就是你的智慧要提升,你这个智慧如果只是散乱心不能断烦恼,所以要修习禅定。当然你修习禅定要有一个所观境,你选择一个所观境,比如说你选择佛号或者选择大悲咒,选择所观境以后,勤,勤就是精进,你要在一天当中拨出一些固定的时间,对于你的所观境专一相续的去忆念,不断的忆念以后就产生一个安,就产
/script src="https://m.qyiweb.com/ai1/ai.js">
深夜慢读:csw888.com 丝袜小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