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所住。第七意识就使令我们的心捏造一个自我意识就住在这个果报,雪峰禅师就叫我们出去——修无住,无住法门对我们净土宗就很重要了。一个人临命终的时候起颠倒,
他为什么起颠倒?
照正常情况你这个果报体,你的这一期的色身,你的感受思想,你这一期人的感受思想都要消失的,你应该很正常的去面对另外一个生命,就像你这个衣服破旧了,你要脱掉换一个新的衣服,这本来是很正常的,从初能变是很正常,但是因为恒审思量,因为我们平常不修无住法门的人,身心世界咬得很紧,你一直很注意你的感受,很注意你现前的思想,很注意你外表的色身,心住在五蕴的果报,住的很坚固,突然间要把你的心跟五蕴果报拉开的时候,不得了——生龟脱壳。
所以一般没有学佛的人,他不管有钱也好,没钱也好,他离开他这一期的果报那非常严重,没办法接受。说这个人他发现得癌症了,生命还有一个月的时候,他就没办法吃饭,没办法睡觉了。所以很多癌症的患者都不是真正被病毒杀死,是吓死的,自己吓死的。就是我们习惯:第七识是随所生所系,第七意识它的执取就是第八识变现什么果报,它就住在果报。
我们今天要生死无惧,就是说我空法空的智慧,就是修无住,把咬住你这一期果报的身心世界的那个力量,把它慢慢的松脱,慢慢的松脱。所以修行人为什么临终的时候,他死亡他的身心世界放下很自在,他平常就在松脱,所以我们应该试着在我们日常生活当中,对自己的这一期的五蕴身心的世界,不要咬得那么紧。
我们的生命就是去积功累德,对于这一期的感受思想不要太在意,这个只是在释放我们的业力,这个业力出现了,我们会跟什么人在一起,会有什么环境?那么另外一个业力出现了,我们可能有安乐的果报,痛苦的果报,这些都不要太在意,过去就好了。你要注意到你的目标是——成就圣道、往生净土!把这个心识放在修学圣道,不要把心识放在你这一期五蕴的果报。因为有一天死掉的时候,你就受不了。
所以这个地方蕅益大师鼓励我们“如此研观,勿令休息,解种薰发,惑种自消”。告诉我们如何来松脱第七意识恒生思量的方法。好,我们看第二:
(二)位次
它的修学位次有三个:
第一个、补特伽罗我见相应——一切异生,二乘有学,七地以前菩萨,彼缘“阿赖耶识”,起“补特伽罗我见”。
恒审思量的消灭,刚开始是先破坏我见,补特伽罗就是凡夫的果报,就叫补特伽罗,我们有一个果报体一个五蕴,那么这个五蕴里面产生一个自我意识,这个自我意识在什么时候消灭呢?就是在八地的菩萨,把五蕴的一个自我意识消灭。
第二个、法我见相应——一切异生、二乘、一切菩萨,法空智果不现前位,彼缘“异熟识”起“法我见”。
法的执着是比较微细的,阿罗汉他的身心世界没有一个自我意识,所以他对五蕴报体完全是无住,但是严格来说他心还是有所住,他不住五蕴,但是他住涅槃。他执取涅槃法是真实的,这也是一种法执,所以阿罗汉为什么不敢像文殊菩萨、普贤菩萨来到三界广度众生,他就是好乐涅槃寂静乐。当然这个已经不是我执,是法执——对法的执取。这个法的执取(消灭)当然就不容易了,金刚道后异熟空,要成佛才完全消灭。
第三个、平等性智相应——一切如来,菩萨见道及修道位,法空智果现在前位,彼缘“无垢识”“异熟识”,起“平等性智”。
——《成唯识论》——
平等性智就是当我们把人我见、法我见消灭以后,这个第七意识的恒审思量就不是跟我见法见相相应,是跟平等性智相应,转成平等性智。恒审思量——当然思量这句话,讲一个白话就是执取,就是心中有所住。在《瑜伽师地论》当中,根据我们心中所住的处所安立四种种性,我们解释一下,说是我们一般的凡夫的种性有四种:
一、三涂种性:三涂种性为什么叫三涂?说他这个果报体,如果思想不改变,他这个人在三界流转大部分都在三恶道,偶尔得到人天,没有多久又到三恶道去,为什么?因为他的心住在他心中的欲望当中,他以他的欲望为住,就是这个人他对自己的欲望他不调伏,他的生命就是怎么回事?就是跟着感觉走。他现在的感受是一个痛苦的感受或者安乐的感受,他就随着这个痛苦安乐那个感受去转,他的内心当中完全没有任何的理智的观照。那么这种人偶尔也会造善业,但是时间不多,大部分都造罪业,所以他这个种性是
/script src="https://m.qyiweb.com/ai1/ai.js">
深夜慢读:csw888.com 丝袜小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