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1集《唯识三十颂直解》(第4/6页)

在整个《成唯识论》的十卷论文当中,它的观念都是讲心外无法,就是一切的法都是心所现的影相。所以说从一个观心的角度来说,你的所缘境是心所变现,能观的智也是这念心。从唯识学上是说我们的生命是自变自缘,你自己的心变现一个影相,然后你在你自己的心中的影相里面活动攀缘。

比如说我们现在有一滩水,我们众生的人道的法界,心识善业力强,所以我们看到的是水,我们一摸是水的湿性,恶鬼道的心识它有罪业,它跟水接触的时候,它感受到是火,这个水对它来说是一个火,扮演一个火的法,这个天人,天人的善业力当然是特别,比我们人类还高了。他看到的水是琉璃地,七宝庄严的琉璃地,这个鱼看到的水,它看到的是它的房子,所以佛法说水本身是无自性的,它是法空。

如果说水是有自性,它不是跟众生的心有关系,它是离开了这个心,而有一个独立的体性叫水,应该所有的众生去看水,都应该看到水,不管它的心是善业罪业,但事实上不然,我们会因为每一个人内心当中所累积的善恶业的差别,去受用不同的果报,比如说我们同样是人,大方向来说,我们有共同的业力,共业,共业是很接近的,五戒十善的共业,但是有差别,有别业。

比如说我们每一个人看佛像,这个佛像是一个色法,这个法也是无自性的,法空。每一个人看到这个佛像跟佛像接触的时候,你的心中是现出一个佛像的影像,然后你在你心中的佛像里面去攀缘,你不能够去分别心中以外的境界,不可能。所以你的善业强的人,你看到佛像是光明的,有些人有罪障他看到佛像是黑暗的,我们今天虽然共同生活在一个道场,但是每一个人所接触的环境是有差距的。微细来说是不同,个人的业力还是有差异。你的业力跟外界接触的时候,你先变成一个影像,然后你在你心中的影像里面攀缘,那么这就是所谓的万法唯识,你的心先变现外境,然后在境界里面攀缘叫自变自缘。

当然从唯识的观心法门,它的重点就是看下一段,它的重点在下一段:

[能观智起,则二执空而真性现。]就是说我们平常打坐的时候,我们这一念心是开始去回光返照我们这念分别心。刚开始观到心的时候,我们发觉我们的心识有善良的功能,也有邪恶的功能,有时候起布施、持戒的心。有时候生起贪欲、嗔恚的心,这样的观心在唯识学,还是一个很粗显的观照,因为你这个还是在因缘所生法的外相的观照。从唯识的角度观心法门,它的就近处是观察: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那么以我空法空观的智慧,把这些由业力所熏习的这些善恶功能,这些如梦如梦如幻的善恶功能,把它拨开来。这个时候我们看到我们内心的本来面目,所谓的真实的体性,所谓我空法空的清净的本性,这个就是在唯识的观心当中的一个重要的关键。

在禅宗里面的公案说,说是五祖大师,他晚年的时候要把禅师的祖位要传给他的弟子,在整个弟子当中神秀大师…,大家都一天到晚打坐了,整天在观照我们的心识,把每一个人的心得表达出来,看哪一个人的心得最圆满。那么神秀大师他观心的结果,他也提出一个心得报告,他说师父啊,我观察的结果是这样子的:

身是菩提树,心为明镜台。

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

——神秀大师

我这一念心是一个菩提树,这菩提树就是我依止善根来修行。菩提树,当然菩提的果实是从树而来,这个心又好像是个镜子,镜子经常有时候起灰尘、起恶念但是没关系,我经常用持戒的法门,念佛法门,把灰尘擦干净,看得出神秀大师很用功,但是神秀大师的观心,他内心当中还是以自我,自我意识的无明的根本来观心。就是说有一个我,这个我有时候起善念,有时候我到佛堂的时候,看到佛菩萨我起挺惭愧心、起皈依的心,起善念,但是有时候我到外面去跟染污的境界接触的时候,这个我起恶念,最后开始用持戒念佛来调伏它。时时勤佛拭,莫使惹尘埃——这是一个修行者,非常用功的修行者。

但是五祖大师对神秀大师的观心法门不是非常满意,只能够说你很用功,那么慧能大师他也提出他的心得报告,说我的观心法门的心得是这样,说是: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慧能大师

欸,本来无一物,何处者尘埃,这句话就让五祖大师满意了。就是说你的观心不是表层上的善念恶念的这些因缘法,你是能够把这些因缘法给拨开来,把心带回家,回归到我们的生命的原点,就是说我今天在三界流转了很久

深夜慢读:csw888.com 丝袜小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