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12、第十二章(后续)(第3/3页)



他无辩解,也不同人分辨。

只是执政更勤勉了,百官谏言都记在心上并择优取用了。

端看此时的李隆基,完全不会将其与天幕所言几十年之后的那个昏庸的君主联系在一起。

李隆基将朝堂的气氛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他在等,等一个契机。

若这契机不自己前来,那他便亲自前去。

天幕之言不可改变?他并不这样认为。

天幕降临于此,降临在他手握权力的第一年,必然有上天的用意。

那是神迹。

尽管天幕讲的大多是他斑斑劣迹,但此时的李隆基尚且而立之年,他还年轻,他完全可以颠覆天幕所言。

他有这个能力,也有这个野心。

于是在几日之后,李隆基踏上了前往骊山的路。

十日之后,李隆基回来了。

开元元年十二月,姚崇接任命,为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执紫微令,是为,首席宰相。

同月,姚崇提出的《十要事说》广布天下。

《十要事说》,是为十问,字字珠玑,振聋发聩。

“垂拱以来,以峻法绳下;臣愿政先仁恕,可乎?”

“朝廷覆师青海,未有牵复之悔;臣愿不幸边功,可乎?”

“比来壬佞冒触宪网,皆得以宠自解;臣愿法行自近,可乎?”

“后氏临朝,喉舌之任出阉人之口;臣愿宦竖不与政,可乎?”

“戚里贡献以自媚于上,公卿方镇浸亦为之;臣愿租赋外一绝之,可乎?”

“外戚贵主更相用事,班序荒杂;臣请戚属不任台省,可乎?”

“先朝亵狎大臣,亏君臣之严;臣愿陛下接之以礼,可乎?”

“燕钦融、韦月将以忠被罪,自是诤臣沮折;臣愿群臣皆得批逆鳞,犯忌讳,可乎?”

“武后造福先寺,上皇造金仙、玉真二观,费钜百万;臣请绝道佛营造,可乎?”

“汉以禄、莽、阎、梁乱天下,国家为甚;臣愿推此鉴戒为万代法,可乎?”

这每一句,都得到了唐玄宗肯定的回答。

这种肯定不是单单一句“可”简略带过。

唐玄宗以此十要为开元初期执政范本,以此号文武百官对自己进行监督。

满朝哗然。

结束酷吏,整治吏治,防止专权。

施行仁义之政,杜绝劳民伤财,恢复国力,修生养息。

《十要事说》一出,一改满朝萎靡之风气。

朝气蓬勃,锐意进取,是为开元盛世之初。



深夜慢读:csw888.com 丝袜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