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221章 宋到是个害人精;香江开拍;被修复的“红楼”;俩女神杀来了(第10/14页)

r />
影视加音乐,声望的收获速度和之前比起来简直天上地下。

宋到出发前,兑换了完整版《红楼梦》。

却并未第一时间交给颜毓去处理。

因为他还在看。

不仅是看前面那些剧情。

更是在看后面那部分!之前随着系统商城一起刷出来的东西当中,还有一个价值十五亿的小瓶。

当时第一眼看见,宋到还挺激动,以为是改变体质的神药呢,居然那么贵。

看了眼名字,就俩字,名叫修复。

至于说是修复什么,则完全没有标注。

这让宋到有些茫然,也没去理会。

当他终于把《红楼梦》兑换出来的时候,这个小瓶突然从原本的白色,变成了七彩。

再一看,说明出来了。

【修复红楼梦剧情专用:每个人心目中都有属于自己的结局,请宿主谨慎使用】

宋到看见这个说明的时候,人都有点麻。

关于红楼剧情的割裂,他前世也曾看过很多专家给出的分析。

当时看过就忘了。

撕裂不撕裂的,他也没那能力去补全。

不过在这个时空,记忆经过系统强化之后,倒是能够回忆起来。

前八十回和后四十回,最大的割裂点,也是所有人公认的,分别是人物性格与命运的矛盾、伏笔与预言未能呼应、主题和价值观的偏移、情节逻辑的漏洞以及语言风格的差异。

其中第一点,主要集中在贾宝玉性格的转变,林黛玉之死的处理以及贾母与王熙凤的突兀转变上。

贾宝玉本身是个厌恶功名,批判科举制度的人,性格十分叛逆。

然而在后面四十回,却主动参加科考,中举后选择出家。

逻辑生硬,行为矛盾。

也削弱了前文对封建制度的批判性。

林黛玉的死更是早有伏笔,应该跟贾府衰败、宝黛爱情悲剧紧密相关。

结果却是因为“调包计”被气死,情节有点过于戏剧化,削弱了悲剧的宿命感。

也没能呼应“还泪”神话。

而贾母和王熙凤的转变,更是在逻辑上很难说得通。

前面贾母对黛玉疼爱有加,凤姐也是支持宝黛姻缘的。

到了后面,贾母默许“调包计”,王熙凤突然设计陷害黛玉。

人物的行为违背前文逻辑。

伏笔与预言未呼应,也是很多红楼迷心中的巨大遗憾。

比如判词跟谶语的断裂;白茫茫大地真干净的缺失。

主题跟价值观的偏移也很明显。

前面通过家族衰亡、青春毁灭,展现对封建制度的批判与虚无主义哲思,后面就变成了因果报应、劝人向善。

情节逻辑的漏洞同样如此。

巧姐的年龄矛盾;元春之死的潦草;探春远嫁的简化……

语言风格上也有很大差异,前八十回语言典雅含蓄,善用隐喻、诗词去深化主题。

后面四十回,语言趋于直白,诗词减少,部分带有神怪色彩的情节也偏离了原作现实主义风格。

原本在宋到看来,即便存在这些问题,也不能掩盖这是一部经典巨作的本质。

后四十回还是有很大历史价值的,比如基本维持了悲剧结局;推动这部作品完整流传,没能变成残本;部分情节也算不错,比如黛玉焚稿,有着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所以他在兑换出来之后,原本是打算就这么交给颜毓拿去出版的。

反正主要知情者,严格说也就自己的两个女朋友。



深夜慢读:csw888.com 丝袜小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