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680-700(第6/48页)

傍晚的小雨不断。于陈也俊心中是倍添忧愁,于荆园处,则是湖光山色,园林美景。

荆园殿阁十几处。时常爆满。三月初五晚,正院的大厅中,觥筹交错,歌舞助兴,美姬劝酒。

苏松是江南有数的繁华之地。比如,卫大学士就出自松江府华亭县。而苏州府,苏州城,更是当今的时尚之都。苏样、昆曲,在天下流传。陈也俊所“惦记”的高之令,便是苏州商帮、太湖地区的商业领袖。

楚王今天便是在正厅中设宴招待高之令。

这场酒,“酝酿”了有几天。一个商人,即便拿着东林党党魁柳安宜的书信,见到韩秀才。但想要见皇子,而且有望登上大宝的皇子。对于楚王来说,还是需要一些矜持。

在韩秀才的主持下,高之令贡献了二十万两白银,才有今日的酒会、见面。

今晚的陪客有韩谨、哼哈二将(罗、童),翰林编修周慎行,翰林编修黎宽、彭鏊。晋商百川通的东家殷无忌。皇商刘家的家主刘子宁。京中名士,胡梦阳,以诗名闻于世。

高之令时年四十二岁,五短身材,脸颊上有一道胎印,看起来容貌很“清奇”。他正揉着身边陪酒美人胸前高耸的雪峰,手法老道。看起来,粗犷、放浪,给人一种极其好色的印象。

楚王眼中闪过一丝鄙夷:土鳖。随即,心中想起韩谨的话:殿下不要被他的外表、行事做派所迷惑。高之令能有身家百万,人称高百万,手段、智商,都有过人之处。

楚王举杯,朗声笑道:“今日高员外到荆园,本王心中喜乐。诸位满饮此杯。”

酒宴在歌舞声中,走向高潮。

夜雨阵阵。遮掩着京城中各种潜藏的阴谋、交换。

第684章 银币(一)

三月初六,天晴。棋盘街,云宾楼。五间开的酒楼门口被户部调来的一队军士把守着。

凡是没有拿到的请柬的人都不许入内。京中大小二十多家的报社的编辑以及金融业(票号、钱庄、当铺等)相关的从业者都等在云宾楼外。

资本雄厚的报社,其编辑便在对面的“成丰茶馆”中围坐着喝茶,交换、等待消息。小报社的编辑只能在日头下枯等。都想要在第一时间,拿到这个震动朝堂、京师、天下的消息。

其实,自报纸大兴以来,京城中中低档次的茶馆,反而是各种消息的集散地。真真假假的消息,每天刊登在各种报纸上。但由于审查制度的存在,报纸还处在最初级的阶段:传播信息。至于媒体监督,这种职责,暂时还没有演变出来。谁敢妄议朝政,等着被封。此时的真理报主编可是强项的魏翰林。

说一句很俗套的话:银币的铸造和发行,让天下士民,感受一种历史车轮滚滚向前的大势。所谓历史大势,浩浩汤汤,顺之者昌,逆之者亡。

自明中期以来,两百多年期间,天下万民都是使用银子。而今要改为银币。权贵、士大夫、缙绅、商人,如何能不关注?

云宾楼外的大街上、左右隔壁,对门处的几家茶馆中,相熟的报社编辑们,银业从业者相互打着招呼,交谈。盯着进入云宾楼的各方来客。酒楼门前,热闹非凡。

……

……

上午八点左右,春日融融。

陆陆续续的有官员、权贵家的子弟、管家、巨商前来。衙门的上班时间是早七晚五。民间亦从。几乎每一个来客,都会在很短的时间内被人认出来。

二层楼的成丰茶馆各雅座、大堂中,不时的响起惊叹声。这个时候,能认识一些名人,亦是可以炫耀的事情。

“看,宗人府宗人令汉王的长子封爵镇国公的宁镀。他进去了。”

“看那边,走下马车的是黄须塌鼻的清廋矮小中年人是西南钱王胡炽。他去年春在京城。据闻与安南伯齐总督交好。”

“又来一个。那边,青呢小轿下来的老者。马脸、尖嘴。富可敌国的广州行商领袖伍观恒。据闻其身家有200多万两白银。唉,黄兄,你我奔劳终日,一月不过3两银子。何年何月才能赚到这等身家?完全是两个世界啊!”

大堂内,跟着这位仁兄一起聚在一座的三名编辑都是附和着叹气

深夜慢读:csw888.com 丝袜小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